热门关键词: 细胞培养 恒温摇床 移液器使用规范 江苏恒温振荡培养箱报价 生物反应器
根据《限制性内切酶选型手册》核心内容整理了 50 种实验室常用 Ⅱ 型限制性内切酶的关键参数,并附选型指南,帮助快速匹配实验需求:
一、选型决策四要素
l 实验目的:克隆 / 酶切鉴定 / 基因编辑 / 甲基化分析等。
l 识别序列:目标 DNA 中是否存在唯一酶切位点(避免星号活性)。
l 末端类型:黏性末端(需互补配对)或平末端(通用连接)。
l 缓冲液兼容性:是否与其他酶共用同一反应体系(如通用 CutSmart Buffer)。
二、50 种实验室常用 Ⅱ 型限制性内切酶
酶名 |
识别序列 |
切割位点 |
末端类型 |
来源 |
推荐缓冲液 |
应用场景 |
AvaI |
C^YCGRG |
黏性末端 |
放线菌 |
Ava Buffer |
甲基化敏感分析(识别 CG 序列) |
Y=C/T, R=A/G,区分甲基化状态 |
BamHⅠ |
G^GATCC |
黏性末端 |
芽孢杆菌 |
NEBuffer 3.1 |
克隆(常用载体酶切位点) |
星号活性低,适合双酶切 |
EcoRⅠ |
G^AATTC |
黏性末端 |
大肠杆菌 |
NEBuffer 2.1 |
基因克隆、RFLP 分析 |
商业化应用酶,兼容性强 |
HindⅢ |
A^AGCTT |
黏性末端 |
流感嗜血杆菌 |
NEBuffer 2.1 |
基因组酶切、载体构建 |
与 EcoRⅠ 共用 Buffer,双酶切 |
KpnⅠ |
GGTAC^C |
黏性末端 |
肺炎克雷伯菌 |
NEBuffer 2.1 |
定向克隆(酶切位点含保护碱基) |
需 5’-GGTACC-3’完整序列 |
NcoⅠ |
C^CATGG |
黏性末端 |
肺炎克雷伯菌 |
NEBuffer 4.1 |
带 ATG 起始密码子的克隆 |
切割位点含起始密码子,便于表达载体构建 |
NotⅠ |
GC^GGCCGC |
黏性末端 |
诺卡氏菌 |
NEBuffer 3.1 |
大片段克隆(稀有酶切位点) |
需甲基化酶预处理(如 Dam/Dcm) |
PstⅠ |
CTGCA^G |
黏性末端 |
普罗威登斯菌 |
NEBuffer 1.1 |
质粒酶切、甲基化敏感实验 |
识别序列含 GC-rich,甲基化不敏感 |
SacⅠ |
G^AGCTC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2.1 |
定向克隆、酶切鉴定 |
与 XhoⅠ 末端不兼容,需注意连接方向 |
SmaⅠ |
CCC^GGG |
平末端 |
沙雷氏菌 |
NEBuffer 4.1 |
平端连接(如 PCR 产物克隆) |
星号活性高,需严格控制酶浓度 |
XhoⅠ |
C^TCGAG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3.1 |
与 SalⅠ、SacⅠ 构建多克隆位点(MCS) |
末端与 SalⅠ(G^TCGAC)互补 |
AgeⅠ |
ACC^GGT |
黏性末端 |
土壤杆菌 |
Age Buffer |
无缝克隆(产生 1 bp 突出端) |
需保护碱基(5’-CACCGGT-3’) |
BglⅡ |
A^GATCT |
黏性末端 |
芽孢杆菌 |
NEBuffer 2.1 |
与 BamHⅠ、MboⅠ 末端兼容(黏性末端通用) |
注意:识别序列含 Dam 甲基化位点 |
ClaⅠ |
AT^CGAT |
黏性末端 |
产气肠杆菌 |
NEBuffer 4.1 |
克隆含 CGAT 的片段(如 cDNA 文库) |
平末端 + 1 bp 黏性末端,连接效率稍低 |
EcoRⅤ |
GAT^ATC |
平末端 |
大肠杆菌 |
NEBuffer 4.1 |
平端克隆、DNA 测序前处理 |
识别序列为非回文结构,切割效率稳定 |
HaeⅢ |
GG^CC |
平末端 |
嗜血杆菌 |
NEBuffer 2.1 |
小片段分析(如病毒 DNA 酶切) |
常用作甲基化对照(不识别甲基化 CC) |
HindⅡ |
GTY^RAC |
平末端 |
流感嗜血杆菌 |
NEBuffer 2.1 |
首个被鉴定的序列特异性内切酶 |
Y=C/T, R=A/G,识别多种序列 |
MboⅠ |
^GATC |
黏性末端 |
莫拉氏菌 |
NEBuffer 2.1 |
基因组甲基化分析(对 Dam 甲基化敏感) |
与 BamHⅠ、BglⅡ 末端兼容 |
NdeⅠ |
CA^TATG |
黏性末端 |
大肠杆菌 |
NEBuffer 4.1 |
带 TATG 序列的克隆(如启动子区域) |
切割位点含终止密码子(TGA 反向互补) |
PvuⅡ |
CAG^CTG |
平末端 |
变形杆菌 |
NEBuffer 1.1 |
质粒线性化、平端连接实验 |
识别序列稳定,适合低 GC 含量 DNA |
SalⅠ |
G^TCGAC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3.1 |
与 XhoⅠ、SacⅠ 构建多酶切位点 |
末端与 XhoⅠ(C^TCGAG)不互补 |
SpeⅠ |
A^CTAGT |
黏性末端 |
芽孢杆菌 |
NEBuffer 3.1 |
无缝克隆(与 XbaⅠ 末端互补) |
切割产生 5’-CTAG 突出端,可与 XbaⅠ 连接 |
XbaⅠ |
T^CTAGA |
黏性末端 |
芽孢杆菌 |
NEBuffer 3.1 |
与 SpeⅠ、NheⅠ 末端兼容(通用黏性末端) |
识别序列含 A/T-rich,酶切效率高 |
AflⅡ |
C^ACGTG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AflⅡ Buffer |
含 ACGT 序列的克隆(如 MCS 区域) |
需保护碱基(5’-CACGTG-3’) |
BstEⅡ |
G^GTNACC |
黏性末端 |
嗜热脂肪菌 |
BstEⅡ Buffer |
高温酶切(50℃适用) |
N = 任意碱基,适合复杂模板 |
DraⅠ |
TTT^AAA |
平末端 |
放线菌 |
NEBuffer 4.1 |
甲基化不敏感酶(识别非甲基化 TTTAAA) |
适合哺乳动物基因组酶切 |
EcoRⅡ |
^CCWGG |
平末端 |
大肠杆菌 |
EcoRⅡ Buffer |
甲基化敏感分析(识别 CCGG 序列) |
W=A/T,区分甲基化状态 |
HpaⅡ |
C^CGG |
平末端 |
幽门螺杆菌 |
NEBuffer 2.1 |
甲基化检测(识别甲基化 CG 位点) |
与 MspⅠ(^CCGG)区分甲基化状态 |
KpnⅡ |
GGT^ACC |
黏性末端 |
肺炎克雷伯菌 |
NEBuffer 2.1 |
与 KpnⅠ(GGTAC^C)区分切割方向 |
切割位点在第 3 位,产生 3’突出端 |
MspⅠ |
^CCGG |
平末端 |
莫拉氏菌 |
NEBuffer 2.1 |
甲基化检测(不区分甲基化 CG) |
与 HpaⅡ 配套用于甲基化分析 |
NheⅠ |
G^CTAGC |
黏性末端 |
肺炎克雷伯菌 |
NEBuffer 3.1 |
与 XbaⅠ、SpeⅠ 末端兼容 |
识别序列含 CTAG,适合多载体克隆 |
PmeⅠ |
GTTT^AAAC |
平末端 |
普罗威登斯菌 |
PmeⅠ Buffer |
大片段释放(稀有酶切位点) |
需 6 个保护碱基,酶切效率依赖序列环境 |
SphⅠ |
GCATG^C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2.1 |
含 CATG 序列的克隆(如 cDNA 起始位点) |
末端与 NcoⅠ(C^CATGG)部分互补 |
StuⅠ |
AG^GCCT |
平末端 |
链球菌 |
NEBuffer 4.1 |
平端连接(酶切位点稳定) |
识别序列含 GC-rich,适合高保真 PCR 产物 |
ApaⅠ |
GGGCC^C |
黏性末端 |
青霉菌 |
ApaⅠ Buffer |
稀有酶切(识别 5 个 G+C 碱基) |
需 5’-GGGCCC-3’完整序列,用于大片段切割 |
BclⅠ |
T^GATCA |
黏性末端 |
芽孢杆菌 |
BclⅠ Buffer |
与 BamHⅠ、BglⅡ 末端兼容(隐蔽黏性末端) |
识别序列含 Dam 甲基化位点,需甲基化酶处理 |
EcoRⅦ |
ACC^GGT |
平末端 |
大肠杆菌 |
NEBuffer 4.1 |
与 AgeⅠ(ACC^GGT)区分末端类型 |
平末端 vs AgeⅠ 的 1 bp 黏性末端 |
HindⅣ |
GAC^NNGTC |
平末端 |
流感嗜血杆菌 |
NEBuffer 2.1 |
随机酶切(N = 任意碱基,产生混合片段) |
用于基因组文库构建的预实验 |
MluⅠ |
A^CGCGT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3.1 |
含 CGCG 序列的克隆(如真核基因内含子) |
识别序列含 CG 重复,需注意甲基化影响 |
NruⅠ |
TCG^CGA |
平末端 |
根瘤菌 |
NEBuffer 4.1 |
甲基化不敏感(识别对称 CG 序列) |
适合甲基化基因组的酶切分析 |
PstⅠ |
CTGCA^G |
黏性末端 |
普罗威登斯菌 |
NEBuffer 1.1 |
质粒酶切、甲基化敏感实验 |
识别序列含 GC-rich,甲基化不敏感 |
SacⅡ |
CCGC^GG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3.1 |
与 SmaⅠ(CCC^GGG)联合酶切 |
产生 2 bp 黏性末端,连接效率较高 |
ScaⅠ |
AGT^ACT |
平末端 |
链球菌 |
NEBuffer 4.1 |
平端克隆(酶切位点含终止密码子 TGA) |
适合插入带终止信号的基因片段 |
XmaⅠ |
C^CCGGG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3.1 |
与 SmaⅠ(CCC^GGG)区分末端类型 |
黏性末端 vs 平末端,影响连接方向 |
BstXI |
CC^ANNNNNGGT |
黏性末端 |
嗜热脂肪菌 |
BstXI Buffer |
长距离酶切(识别 8 bp 序列) |
N = 任意碱基,适合大片段定位 |
DraIII |
CAC^NNN^GTG |
黏性末端 |
放线菌 |
NEBuffer 4.1 |
双切割位点酶(产生中间片段) |
用于 DNA 测序模板制备 |
HinfⅠ |
G^ANTC |
黏性末端 |
流感嗜血杆菌 |
NEBuffer 2.1 |
随机酶切(N = 任意碱基,产生小片段) |
适合 RNA 酶切分析(如 tRNA 结构研究) |
NlaⅢ |
CATG^ |
黏性末端 |
奈瑟氏菌 |
NEBuffer 2.1 |
四碱基酶(识别 CATG,产生 3’突出端) |
用于 cDNA 文库构建(识别起始密码子) |
SspⅠ |
A^TTAAT |
黏性末端 |
链霉菌 |
NEBuffer 1.1 |
甲基化敏感(识别 ATTAAT,含 A/T-rich) |
需避免 Dam 甲基化影响 |
TaqⅠ |
T^CGA |
黏性末端 |
嗜热菌 |
NEBuffer 2.1 |
高温酶(65℃适用,适合 GC-rich 模板) |
末端与 HpaⅡ(C^CGG)不兼容 |
三、选型速查表:按需求匹配酶类型
1. 黏性末端克隆常用
通用型:BamHⅠ、EcoRⅠ、HindⅢ(载体常用位点,Buffer 兼容性好)。
定向克隆:NcoⅠ(含 ATG)、NdeⅠ(含 TATG)—— 保留阅读框,适合表达载体。
多酶切组合:BamHⅠ + HindⅢ(双酶切防自连,共用 NEBuffer 2.1)。
2. 平末端操作场景
PCR 产物克隆:SmaⅠ、EcoRⅤ(直接酶切平端 PCR 产物)。
甲基化分析:HpaⅡ(识别甲基化 CG) vs MspⅠ(非甲基化敏感)—— 配套使用检测甲基化状态。
3. 特殊需求酶推荐
大片段切割:NotⅠ(稀有酶切位点,需甲基化预处理)、PmeⅠ(识别 7 bp 序列)。
高温环境:BstEⅡ(50℃)、TaqⅠ(65℃)—— 适合 GC-rich 或难消化模板。
无缝克隆:AgeⅠ(1 bp 突出端)、SpeⅠ+XbaⅠ(末端互补,无冗余序列)。
四、注意事项
星号活性控制:
避免酶体积超过反应体系 10%,使用低盐缓冲液(如 NEBuffer 1.1)。
例:SmaⅠ 在高酶浓度下可能切割 CC^NGG 序列,需严格按说明书操作。
甲基化影响:
哺乳动物 DNA 常含 CpG 甲基化,需选择对甲基化不敏感的酶(如 PstⅠ、SalⅠ)。
细菌质粒可能含 Dam/Dcm 甲基化,影响 BamHⅠ、HindⅢ 等酶的切割效率。
保护碱基设计:
酶切位点需添加保护碱基(如 NcoⅠ 需 5’-CCATGG-3’),建议用 NEB Cutter 工具预测。
如需下载含 50 种酶的Excel 对比表或PDF 版速查手册,可进入 “苏州阿尔法生物”,网站获取资源包。
苏州阿尔法生物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,位于苏州园区生物纳米园(Biobay)A5幢301室。公司管理团队专注于科学仪器行业十四年,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与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,目前已为300余家实验室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,涵盖各大高校、检测中心、科研机构、制药企业等13个群体。提供的实验室仪器主要包括振荡培养箱,恒温恒湿培养箱、二氧化碳培养箱、生化培养箱、霉菌培养箱、PCR仪,瑞宁移液器,生物反应器,发酵罐,超低温冰箱,液氮罐,高压灭菌器,超纯水机,天平,离心机,离心浓缩仪、研磨机、葡萄糖乳酸分析仪等。厂商企业授权包括知楚仪器、朗基、中科美菱,梅特勒,乐枫,搏旅、NEST、天根、奥盛在内的80个余厂家。
本文标签: 限制性内切酶选型 实验室常用常用酶 限制性内切酶对比工具
咨询热线
0512-62956104